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中国共产党新闻>>党报早读>>热点·视点·观点
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专业、自主选课、自主选老师,修满学分可以提前毕业,学校实行选课制、导师制、书院制。淮海工学院通过完全学分制找到了一把——

高校教育公平的“金钥匙”

2012年12月03日08:42   来源:光明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编者按 无论学好学坏,无论喜欢与否,都要学满4年;无论兴趣如何,无论有何专长,都要接受相同的教育——这,就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困境。然而,淮海工学院通过完全学分制改革,使不同兴趣、不同专长的学生,接受适合自身的教育。这一做法为探索高校传统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了比较完整和系统的范本。

以人为本,回归教育原点

“教育的原点是为了人的发展。然而当下高等教育普遍带有深刻的计划烙印,学校按照统一的课时计划、安排固定的授课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刀切’式的培养,不利于实现教育公平。”江苏淮海工学院院长晏维龙说,教育应从学生的个人需求出发,因此,学院启动了完全学分制改革,通过三大举措把教育的选择权“归还”给了学生:一是自由选专业,实行专业注册制。新生入学前,若对被录取的专业不满意则可以重新注册另选专业,进校后,学生仍可以在第三学期、第五学期免费换专业;二是推行“自助餐”式课程供应模式。学院建立了容纳4000多门课的课程库,学生从课程库里自主选择课程;三是引入竞争机制,教师挂牌上课。教师将个人简介和所教课程在网上公开,接受学生的挑选。

来自南京的张存芹同学说:“高考没发挥好,被南京一所学校录取到了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而且那所学校规定一律不准换专业,后来知道淮海工学院可以换专业,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所学校,报了自己心仪的会计专业。”越来越多的考生通过完全学分制认识了淮海工学院,这所学校为“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下的学子,提供了第二次选择的机会。

4年来,淮海工学院共有30%的学生转专业,教师上网挂课数从2008年的54门,增至147门,每年有近20人提前毕业。该院党委书记陈明辉说,如果没有完全学分制,这30%的学生将在自己不擅长的专业里郁郁寡欢。只有让学生自己掌握教育选择权,才能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成人成才。

尊重差异,落实教育公平

在淮海工学院,落实教育公平并非简单地平均分配资源,而是因材施教,既不让学得慢的“吃不了”,也不让学得快的“吃不饱”。

以英语课为例,该院将英语教学分为零起点班、普通班和提高班,学生视自身情况自主选择,老师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教务处处长李纪明说:“以前基础薄弱生和基础好的学生一起上课,老师为照顾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