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在祝賀我畢業,還是在祝賀我失業?”楊堃沒想到,自己發給幾名畢業生的祝賀短信竟然換來這樣的回復。在團十七大貴州代表團小組會上,團遵義市委書記楊堃在發言中提到了這件事。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始終是個難題。2013年更被冠以“史上最難就業年”。來自教育部新近公布的數字稱:201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將達創紀錄的699萬人,而2013年社會提供的就業崗位數同比平均降幅約為15%。面對一路走低的就業率,是不是“無爹可拼”就意味著“出了龍門,又臨深淵”?
“不要把目光都聚焦在北上廣和大城市,西部有著非常廣闊的舞台。”問診嚴峻的就業形勢,團十七大新疆團代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團委書記芮宏開出了一劑“偏方”。
西部計劃為何接力順利
年收入200萬元,有車有房——這是許多大城市裡的年輕人望塵莫及的生活,卻是一對扎根新疆小夫妻的真實寫照。他們辭掉北京的工作,雙雙來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在團場承包了幾百畝地,進行花卉培育。
“團場有經營地,青年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承包。”芮宏介紹。在為新疆發展貢獻力量的同時,兩位年輕人也為自己贏得了美好的生活。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歷史,就是一部青年創業史。近60年來,天南海北的青年源源不斷地充實到兵團隊伍中來,為新疆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前有“八千湘女上天山”,后有十萬上海知青參加新疆建設,如今,又有了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
“我家住在路盡頭,界碑就在房后頭,界河邊上種庄稼,邊境線上牧牛羊”。這是對邊境一線團場職工屯墾戍邊生產和生活的真實寫照。而第一批西部計劃志願者付輝平卻主動要求到最邊遠、最艱苦的第十師186團去。當時恰逢186團工程建設項目繁重,付輝平常常忙得不可開交,甚至連高燒在醫院輸液時都要帶上電腦趕報告。但他並沒有被“嚇跑”,反而覺得“生活很充實”。志願服務期滿后,付輝平選擇扎根在團場。“這裡有我發展的廣闊空間,有我的用武之地。”今年,付輝平被任命為兵團第十師北屯市城建局副局長。
郭樂靜工作在沙漠邊緣。雖然環境相對惡劣,她卻無法拒絕孩子們期盼的眼神。志願服務期滿后,郭樂靜同樣選擇留在新疆,成為第三師圖木舒克市高級中學教師。“有一種生活,隻有經歷過,你才知道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隻有體會過,你才知道其中的快樂,隻有擁有過,你才知道其中的純粹。”郭樂靜說,“回內地可能在物質條件上好一些,但留在這裡,我得到的是精神上的收獲。”
由團中央牽頭組織的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實施10年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