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0日08:1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本報烏魯木齊11月19日電 (記者賀勇、蔣雲龍)刷護照,“秒”通關。新疆烏魯木齊天山國際機場,英國游客希利·帕特裡克感嘆:“速度太快了!”
口岸“智慧旅檢”建設、“7×24小時預約通關模式”……技術升級、服務優化、體驗刷新,新時代的新疆敞開懷抱,歡迎世界各地的來客。今年前10月,新疆邊檢機關共查驗出入境人員365.4萬人次,同比增長36.4%。其中,外國籍人員166.5萬人次,同比增長22.3%。
2023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作匯報時強調:“要加大新疆旅游開放力度,鼓勵國內外游客到新疆旅游。”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工作匯報時叮囑:“強化文旅融合,促進文化旅游業發展。”
牢記囑托、砥礪奮進,新疆著力打造特色旅游產品、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旅游服務質量,積極展現開放自信的新面貌新氣象。
開放自信,源於壯麗的風景。
新疆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綠色低碳發展底色更足。
長達3046公裡的綠色阻沙防護帶,環繞著33.76萬平方公裡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十四五”時期,新疆造林834.89萬畝、種草改良土地2320.5萬畝、治理沙化土地2708.88萬畝。
有大動作,也有小巧思。天山托木爾景區,木棧道蜿蜒。奧地利游客戈特佛裡德·裡克說:“近距離賞美景,又不破壞生態,保護自然環境的理念值得稱贊。”
開放自信,源於燦爛的文明。
三維掃描,交河故城的夯土牆重現古老街巷格局﹔人工智能修復,克孜爾石窟的壁畫填補歲月侵蝕的裂痕……中華文化匯納千川萬流,始終是新疆各民族的情感依托、心靈歸宿和精神家園,也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發展的動力源泉。
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新疆把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這裡的人們充滿自信、善於創造。”到訪庫車市的阿聯酋烏德琴藝術家納瑟爾·沙瑪感嘆。
開放自信,源於往來的便利。
陸上鋪坦途。截至2024年底,新疆公路總裡程超23萬公裡,硬化路和客車通到所有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去年底,天山勝利隧道順利貫通,通車后,經此穿越天山峻嶺,隻需20多分鐘。
空中織絲路。新疆民用機場達28個,數量居全國第一。今年前10月,新疆累計運營國內國際航線693條,區域輻射能力持續增強。
來到新疆,賞大美風光,交知心朋友,感中國之治。
“我做了20年外貿生意,見証了喀什發展巨變。”在紅其拉甫口岸,巴基斯坦商人迪力塔涅夏提·巴巴耶夫說,“這裡的煙火氣,我想帶家人一同體驗。”
以開放促發展,以開放增自信。今年前9月,新疆接待國內外游客超2.6億人次,同比增長8.36%。
“我們要深入開展文化潤疆、持續推進旅游興疆,誠邀全球游客走進新疆,感受多元一體的中華文化魅力。”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相關負責同志表示。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20日 01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