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中央開展二〇二五年度重點考察調研
本報記者 劉軍國
2025年07月03日08:4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產業是國民經濟基石。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關系新質生產力發展,關系中國式現代化全局。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強創新資源統籌和力量組織,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近日,受中共中央委托,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常務副主席秦博勇率調研組就“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 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赴北京、浙江開展調研,並召開專題座談會。
深入一線調研,了解問題情況
調研組一行赴杭州、寧波,實地考察西湖大學、之江實驗室、強腦科技、靈伴科技、宇樹科技等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了解激發創新活力、促進創新協同、集聚創新資源等方面的情況,聽取相關政策建議。
“人工智能不能因為缺失算力而缺席太空”,在之江實驗室,這句標語指引著平均年齡不到35歲的青年科學家團隊為建成“三體計算星座”項目不斷突破難關。項目負責人向調研組介紹了多項突破性的關鍵技術,充分展示科技自立自強的實踐成果。在杭州靈伴科技有限公司,調研組聽取企業負責人介紹,了解工人佩戴AR眼鏡,能夠實時調取運行數據、監控設備運行狀況的情況。
從實驗室到科技企業,從傳統產業到新興領域,調研組一路尋經驗、提問題、找答案。
“引育人才有哪些難點?”“技術轉化成果收入如何分配?”在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所,調研組了解研究所運行的實際情況,聆聽一線科研人員的心聲,詢問科技成果轉化從“書架”到“貨架”的痛點和難點。
調研組在杭州和寧波分別召開座談會,與省市有關部門、高校、科研單位和企業負責人圍繞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困難和意見建議進行深入交流﹔在北京實地考察了昌平實驗室、小米集團、抖音集團等,了解不同經營主體在創新資源整合、體制機制設計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和相關政策建議。
北京市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北京市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的整體情況、採取的措施,並提出發展建議。
注重問題導向,扎實調查研究
西湖大學是一所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高等學校,於2018年正式獲教育部批准設立。該校按照“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的辦學定位,堅持發展有限學科,特別注重學科交叉融合,強化基礎研究,努力實現原始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的重大突破。
在西湖大學,調研組詳細了解該校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該校負責人表示,西湖大學將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優勢,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在現場,親眼看到了智能機器狗做后空翻的動作。”在杭州宇樹科技有限公司展廳,人形機器人和智能機器狗產品,憑借超強的互動功能吸引了調研組成員。
宇樹科技企業負責人說,企業憑借顯著優勢積累了包括能力壁壘、品牌壁壘和規模壁壘在內的全方位壁壘,構建了高性能機器人行業的競爭分水嶺。期待政府進一步結合實際需求,突出需求牽引科技創新任務,推動技術研發與產業應用協同發展。
積極拓展新技術新產品應用場景,有助於激發更多新質生產力。在浙江強腦科技有限公司展廳內,產品體驗官依靠智能仿生手寫下的毛筆字,引得調研組成員點贊。企業負責人表示,期待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應用生態,加速推動更多新產品、新技術的應用推廣、迭代升級,使更多新技術成為大產業。
調研組認為,場景是牽引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推廣應用的關鍵載體。面對研究發布新質生產力應用場景的新課題,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優化環境,持續激發新興產業市場需求。
加強互動交流,探討經驗做法
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人才是關鍵的橋梁紐帶。浙江省委組織部有關負責同志介紹,浙江大抓創新型人才隊伍建設,創新型人才和創業文化、創業生態良性互動,為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提供了良好的人才基礎。
“我們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加強產學研合作、建設創新平台,吸引全球科研人才,加快打造生態聚集地建設。”杭州群核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需要打通融合的途徑。浙江省科技廳有關負責同志介紹,浙江近年來積極布局建設概念驗証中心和中試平台,打造市場導向的科技成果轉化應用體系,構建“科創基金+產業基金+浙科貸”三位一體融資體系,協同風險投資、私募股權等資本市場“投早投小投硬”。北京市有關負責同志介紹,北京市著力完善成果轉化政策體系,出台實施“打通轉化堵點若干措施”,加強轉化服務體系建設,搭建科研人員、企業家與投資人的交流平台,深化研企對接交流。
“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理解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對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並抓好貫徹落實。”調研組表示。
調研組建議,要進一步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發揮科技領軍企業龍頭作用,推動企業主導的產學研融通創新、無縫銜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要培育更多青年科技人才,為他們營造寬鬆的成長和創新環境,發揮其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中的重要作用。要健全科技創新體制,更好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作用,優化科技創新生態。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03日 12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