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0日05:5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一個世界最大政黨,引領最大發展中國家,擘畫未來,吸引無數關注。
一份關鍵時期的綱領性報告,寄托民族夢想,點點著墨,牽動萬千目光。
引人注目的是,一批“外國面孔”參與了中共十九大報告的譯校工作,成為最早看到十九大報告的外國人,涵蓋英、法、俄、西、日、德、阿、葡、老撾9種語言。這是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共首次邀請外籍專家參與黨代會報告外文版譯校工作。
在大會召開前10天,負責外文版譯校的外籍專家拿到報告文稿。
翻譯工作開始的第一天,俄文專家鳳玲從早上8點一直工作到晚上11點。“看過這份報告,你能了解中國正在發生的一切。報告吸引著我,其他的一切都忘了。”她說。
“我印象最深的是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樣一個提法,這是對中國新的歷史定位,將促進中國更快實現全面現代化。同時也為世界上其他希望加快發展的國家提供了中國智慧。”60歲的阿拉伯文專家葉海亞說。
“十九大報告裡對實現中國夢的部署和中國夢由哪些方面構成進行了具體的描述,這些具有非常的吸引力。”德文專家呂寧說。
“人民總是被放在第一位,這一點在報告中體現得非常明確。”葡萄牙文專家拉法埃爾表示。“也就是說,一切從人民出發。當人民提出某一個問題,黨就立即研究考慮並解決。”老撾文專家拉姆恩·喬維吉說。
“即使是外國人,我也能感受到報告背后的決心以及其中包含的重要思想。”英文專家桃李說。
作為外籍專家譯校報告,光中文好是不夠的。“還需要了解中國國情和歷史,對國家發展理念、戰略、方針有所領悟。”31歲的法文專家福佩吉說。
9名外籍專家在中國工作生活,對這五年間的變化有切身感受。直面問題,贊嘆成就,他們對未來中國充滿期待。
“我深深感受到,五年來中國最大變化之一是在生態和環境保護方面。”日文專家岩崎秀一說,“2012年我參加了北京馬拉鬆比賽,覺得空氣渾濁。這幾年明顯有了改善。今年參加馬拉鬆比賽時,我覺得空氣質量達到了幾年來的最優值。”
福佩吉說:“中國可能是在新能源方面投資最多的國家,在減排方面也制定了很多目標。相信將來會越來越好。”
“中國人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了,這從永遠客滿的餐廳、廣場上跳舞的人群就看得出。”無現金支付、共享經濟……科